東森新聞報 更新日期: 2007/05/11 14:40 記者:記者管淑平/編譯

外表的身材瘦,還不算真的瘦,英國一份研究指出,很多看起來瘦的人,其實圍繞在器官周圍的體內脂肪不見得少,而這種從外面看不見的脂肪,對健康的影響不亞於皮下脂肪。

倫敦帝國學院分子生物學家貝爾博士以核磁共振造影掃描800人建立「體內脂肪分布圖」,顯示出人體內容易堆積脂肪的器官部位,如心臟,肝臟或胰臟等,他說,「瘦,不見得就代表你不胖。」根據他的研究,靠節食維持體重,而非運動的人,最容易累積大量體內脂肪,即使他們外表看起來還是瘦瘦的,因此「怎樣才叫肥胖的概念有必要重新定義。」

通常身材瘦的人,因為缺乏明顯的肥胖指標,如「中廣」體型,往往會有並未過重或者以為自己很健康的錯誤認知,美國紐澤西哈肯塞克醫院心血管科主任泰克賀茲指出,「瘦的人,不見得就不會得糖尿病或者其他心血管疾病。」而且,即使是身體質量指數(BMI)屬於標準的人也是如此。

貝爾的研究對象中,BMI值在20到25標準值的女性中,45%體內脂肪過多,男性的比例更高達60%,貝爾稱這些人為「外瘦內胖型」,令研究人員驚訝的是,有的職業模特兒也是屬於這種族群。這些人因為太少運動而無法真正擺脫脂肪,不過又沒吃得多到讓身材走樣。也因此,對BMI質疑論者認為,身體質量指數不是胖瘦的精確指標。

醫界認為,體內脂肪干擾身體各部位彼此的溝通,被脂肪包圍的器官可能會釋放錯誤訊息,反而讓器官堆積更多脂肪,最終可能導致如二型糖尿病或者心臟病這種疾病,一個外表肥胖,但是保持運動習慣的人,可能會比身材瘦但是不運動的人還健康。貝爾說,就像日本相撲選手,雖然帶著一圈厚厚的三層肉,但是也許比看台上削瘦的觀眾還健康,因為他們身上的脂肪多半屬於皮下脂肪。

不過好消息是,只要勤於運動就很容易減掉體內脂肪,加拿大皇后大學肥胖症專家羅斯博士說,「就算在體重計上看不出來,透過控制卡路里攝取量,運動,還是對減少這種內臟脂肪很有效。」

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article/url/d/a/070511/17/e64b.html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reenWish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